湖北恩施的一个小村庄,两家房子本来是并排的。原本没什么问题,谁家的院子,谁自己用。可最近,男子家的出行路突然被邻居给封了。这不只是小小的误会,更是两个家庭几代人关系的一个缩影。
事情起因很简单。男子家走惯了那条通往自己家的路,直到有一天,邻居突然拉来了一车水泥砖,直接在两家中间砌起了墙。这一墙的出现,立马让男子陷入了困境,原本顺畅的出行路被堵死了。想要用电动车出门,甚至连三轮车都无法通过。这一变故让男子感到气愤,拍了个视频发到了网上,愤愤不平地吐槽邻居太霸道,直接把他家路给堵了。
但网友们看到这一个视频,却并不完全站在男子这一边。大家开始冷静分析,都表示:“谁先拍视频,谁就有理吗?”有的网友认为,男子家其实一直以来都走的是邻居家院子前的路,邻居的行为虽然突如其来,但并不完全是错的。毕竟那条路并没有法律上的“公路”身份。大家走惯了,不等于这就是公共道路。
其实,村里的很多事情都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看问题,认为被阻挡的才是对的。但如果换个角度看,也许就会明白,邻居只是行使了自己的权利。再说,谁让这条路一直以来没明确的“所有权”?也许以前邻居并不介意,但关系紧张后,他可能就不愿意再忍让了。
从法律角度看,邻居的做法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堵路这种事儿,显然是错的。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致富先修路”,大家都清楚,交通是村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但现实是,这种小小的争执往往无法通过简单的法律手段解决。警察也许能到场,但也管不了这种小纠纷。最终受害的,还是像男子这样的小家庭。
看得多了,你会发现,类似的事情在农村比比皆是。即使是兄弟堂兄弟之间,也会因为一块地、一条路闹得不可开交。都说在农村,邻里关系复杂。它不像城市里那样有法律上的明确界限,更依赖的是传统的“人情”和“习惯”。过去大家可能没觉得什么,毕竟还算和气;若发生矛盾,谁也不肯让步,就很容易变得不可调和。
其实,男子如果真想解决这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买地或土地置换来达成协议。白纸黑字,把事情说清楚,才能避免这种纠纷的再次发生。可是,问题就在于,这种交易往往并不简单。土地并不是随便就能交易的,而许多农村的土地所有权也没有明确界定。大家更多是依赖口头约定,等到问题严重时再来后悔,已经晚了。
农村人不容易,大家都知道,每一块地、每一条路背后,都是老百姓的生活基础。堵路的行为虽能在短期内处理问题,但从长远看,对整个社区的影响很大。每个人为自己的利益而“封锁”别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大家都困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整个村子的未来都会受到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宁愿留在城市,也不愿回农村。大家宁愿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也不想再面对那些难以调和的亲戚和邻里关系。毕竟,谁也不愿意一直生活在这种“谁先装伤,谁就有理”的环境里。更何况,这样一些问题并不会因为某一代人的“聪明”就能解决,它们往往会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
如果每个人都因为小事儿就封锁道路,那么这个村子就像是一个死胡同,谁都无法走出。农村里的生活本应是亲切的,彼此理解和包容,但如果总是把眼前的小事当作大事,那就会让整个社区变得分崩离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