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Contact us
全国咨询热线15039059355

bob综合

公司地址:河南省荥阳市310国道与金华路西北角

联系电话:0371-61118573

公司邮箱:841221850@qq.com

网站:http://www.naischina.com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

沂南县蒲汪镇:廪满粮足 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打造粮食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

作者:bob综合 发布时间:2025-01-31 01:29:30 点击:70231

  

沂南县蒲汪镇:廪满粮足 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打造粮食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

  近年来,沂南县蒲汪镇立足粮食种植基础和优势条件,聚焦稳粮保供、促产增收、提质增效,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构建“义利结合”机制,做活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良种繁育、新型种粮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学技术赋能、节粮减损六篇文章。从育种到仓储,建立粮食全产业链发展体系,走出了一条粮食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种粮要高产,良田是首要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村增收。近年来,蒲汪镇全方面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统筹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建设管理,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突出抓好土壤改良、灌溉排水渠配套、“水肥一体化”等措施,不仅节水省肥、提升了耕地地力,还使耕地质量和机械化率大幅度提升。目前,蒲汪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万亩,开凿农业灌溉井2000余眼,修建排灌渠约20公里,农田精灌覆盖率、田间道路通达率均达到了100%,真正的完成旱能浇、涝能排、粮高产的目标,逐步把全镇永久基本农田“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全部建成旱涝保收、增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有了好种子,才能多打粮。种子就像粮食的‘芯片’,牵动着广大种粮人的心。我们与临沂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蒲汪村、孙家拐头村流转520亩连片土地规划建设小麦育种科研试验基地,研发优质新品种。”蒲汪镇农业办负责人陈洪福说道。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快速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蒲汪镇持续推广优良品种,将良种作为粮食增产的关键密码,健全“育繁推”一体化机制,与临沂市农科院联合开展育种攻关,已开始做3至5个品种的800公斤以上超高产攻关试验,确保临沂市小麦最高产量;计划进行100亩以上的小麦玉米吨半粮高产示范田;50亩以上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试验田,100亩以上二次增产试验田,100亩以上小麦绿色生产技术集成试验田。探索“种子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规模化种子繁育基地。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日趋严重,明天谁来种地是我们不得已面临的时代问题。我们张家汪湖村先行先试验,在蒲汪镇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领办粮食种植合作社,发动17户村民土地入股,6户现金入股。流转土地115亩,粮食种植培养面积100亩,小麦亩产1040斤,玉米预估亩产1300斤。经济作物生姜15亩,除了留下明年的姜种外,已售卖37万多元。预估合作社分红率将达到80%以上,甚至突破100%,推算合作社为集体增收6万元左右。今年从土山村又流转了130多亩土地,生姜种植培养面积明年调整为25亩,秋种面积有望达到300多亩。”蒲汪村党支部书记张胜祥说道。

  近年来,蒲汪镇着力培育壮大党支部领办粮食种植合作社,成立了17家党支部领办粮食种植合作社,全部实体化运营。坚持村集体为主,通过固定收益、“保底+分红”、入股合作等利益联结模式,组织引导群众加入合作社,开展规模化生产经营,实现“支部起作用、土地提效益、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等多方共赢。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蒲汪镇长虹岭粮食种植专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将人才、资源等整合起来,发挥集聚效应,促进村与村、产业与产业之间形成抱团发展的合力。通过发挥联合社“雁阵”的作用效应,玉米、小麦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改良,实现产业化管理,达到统一技术管理、品牌包装、收获销售,提高品质,逐步提升了产业效益,增加了村集体和个人收入。蹚出了一条“共建共享、抱团发展”的致富之路。

  “永成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9月,现有社员80人,农机操作能手5人,管理人员3人,有各类农业机械133多套,是全县最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我们立足‘服务农业、致富农民’的宗旨,充分的发挥农机装备优势,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生产托管服务,为种粮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提供‘耕、种、管、收、烘干等’一条龙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2024年合作社已开展的社会化服务面积20余万亩,服务农户5万多户。”蒲汪镇永成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陈龙腾说道。

  近年来,随着蒲汪镇粮食适度规模化种植的程度慢慢的升高,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蒲汪镇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和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模式,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种类多样的社会化服务,实现新型种粮经营主体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下一步,蒲汪镇与国企中国中化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建设农业农村数字服务平台和数字大田,布设区域服务中心一处,搭建“MAP数字中心+MAP服务点+种粮大户”和“MAP数字中心+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小农户”服务模式,对全镇粮田实行全托管或半托管服务,粮食每亩综合收益提高426元左右,推动粮食生产降本增效提质。

  “我们党支部领办粮食种植合作社今年种植了230亩小麦,我们依托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安装了农业生态实时监控设备,田间铺设了滴灌系统,引入现代农业技术,逐步建立智能化操控平台,需按键打开滴灌系统,携带肥料的水源就能精准施加到小麦身边,不但可以节约大水漫灌耗费的人力物力,更能借助科技的力量,保障作物丰产丰收。”蒲汪镇长岭官庄村党支部书记徐国富说道。

  近年来,蒲汪镇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农业科学技术支撑,在县农业技术部门指导下,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技有机融合,实施小麦单产提升六项关键技术行动。重点抓好“百亩田、千亩方”示范片的创建工作,大力推行测土配方施肥、一喷三防、药剂拌种、宽幅均播等水肥一体化配套技术,加大自走式植保机械、绞盘式喷灌机使用覆盖率,科技赋能农业,为传统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现代化解决方案,让粮食增产丰收得到有力保障。

  “我们这个粮食烘干厂是今年5月份建成的,总投资600万元,已经烘干了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每日烘干小麦、玉米等多种粮食可达300吨,减少天气状况对收粮晒粮的影响,为种植户收成织密一层‘防护网’,粮食储备库10余间,晾晒场5000平方米,届时粮食种植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无处晒粮、随处晒粮的现象将会得到一定的改善。”蒲汪镇永成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陈龙腾说道。

  近年来,蒲汪镇全力做好粮食产后服务,倡导“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理念。提升作业水平,减少收获损耗。依托永成农机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引进、购置适合本地的先进收割农机农具,提升高效精准收获水平,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将农机手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落实玉米、小麦等机收减损技术规范,开展现场观摩、技术大比武等活动,提升工作水平,小麦、玉米收获环节损失率分别降至0.79%和1.41%。改善晾晒条件,强化烘干能力。已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永成农机合作社粮食烘干中心为合作社、农户提供专业的代烘干服务,烘干完的小麦水分能控制在12.5%以内。使农户手中的存粮从“路边晾晒、自然风干”逐渐向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晾晒转变,不仅粮食品质得到保障,产后损失也得到一定效果控制,促进增产增收。畅通储粮渠道,粮食物尽其用。蒲汪镇依托“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平台,与山东信合面粉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储粮业务,农户可以免费使用企业粮库存粮,解决了农户储粮条件简陋、易发生霉变和损耗的问题,农户可自主选择在价格高时销售,凭“存粮证”能随时结算现金或者就近兑换面粉。当日收获小麦当日卖粮,解决了合作社、农户储粮条件简陋、易发生霉变和损耗的问题。

  仓廪实、天下安,从一粒种子到一方粮仓,蒲汪镇粮食产业链条正在逐渐壮大变强,蒲汪镇将紧紧锚定“粮油大镇”定位,不断塑造现代农业示范镇新优势,建良田、育良种、新“粮”人,推良法、铸良品,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为全县乡村振兴贡献蒲汪力量。(通讯员 李浩)